我在北京等你清剿“小三”爱情保卫战

查看目录    直达底部

  ◎清剿“小三”爱情保卫战
 
  我承认,有时候我很八卦。当无聊的情绪与八卦的思想发生交集时,我就会去天涯逛逛。
 
  著名的天涯论坛,是各种八卦消息的集散地,更是无聊人的集中营。’
 
  不知道各位看官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,各大论坛,有关第三者的帖子总是大热。他们亲切地将其称之为“小三”。天涯更是将这种风气发扬到极致。恍惚间,很容易让人产生小三遍地开花的错觉。让所有的已婚妇女惶惶不可终日;让所有的未婚妇女对婚姻充满恐惧。
 
  近来,天涯热帖是紫人鱼之泪的求助帖。一星期内,翻了八页。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:紫人鱼是三十岁的全职太太,Lg是某知名上市公司的地区经理,有个三岁的女儿。家庭幸福美满。某一日,紫人鱼用Lg笔记本上网,打开淘宝,发现是登录状态。无意中打开已买到的宝贝,发现购买记录达三页,全是女性用品。有衣服、鞋子、化妆品,甚至还有情趣用品。但是显然,这些都不是给她的。
 
  故事就这么开始了。以往不经意的细节,一点点串联起来,形成绝对可疑的表象。这种事情在现实中无法倾诉,于是,紫人鱼来网上请求陌生人援助。有很多人劝她静观其变,说可能是帮同事、朋友代买。但更多的人直接扑灭幻想,试问,有什么同事可能让上司代买情趣用品?有心思细腻的人,根据紫人鱼公布的购买记录,勾勒出敌人形象:爱逛淘宝、穿MISSSIXTY、FOR-NARINA,用恋爱魔镜、情趣用品,年龄在20~25之间,时尚、青春的女孩。
 
  M第三章I观察
 
  天涯的诸多看官,都具有克格勃的潜质。整个过程,精彩过一部悬疑推理电影。有人想出各种办法让她对Lg进行不动声色的侦査。但更多的人,对小三产生了浓烈的兴趣。诸多充满辱骂性的语言中,有两条建设性的意见:第一,根据淘宝显示的收货地址,冒充送错货的快递,直接上门查看蛛丝马迹;第二,申请淘宝旺旺,将她加为好友,以套口风。
 
  紫人鱼的Lg,显然是一个智商、情商相当之髙的人。在商场打拼多年,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太太用拙劣的方式套出实情。紫人鱼节节败阵,遂采用第二种建议。她加了那个女孩的淘宝旺旺,以咨询恋爱魔镜是否好用作为开场白,这在淘宝很常见。女孩毫无警觉,很耐心地告诉了她。最后,紫人鱼问:“MM,为什么你的资料显示是男性?”女孩淡淡地说:“我用我男朋友的账号。”
 
  故事发展到这里,已经群情激愤。鉴于帖子暴露过多细节,且是天涯头条热帖。为了不打草惊蛇,有两人建立了qq群,支持群内讨论。我头脑一热,职业毛病发作,按不住好奇心便加了两个群号码。一个很轻易就进人了,近百人,嘈杂万分却不见紫人鱼身影;另一个颇有几分神秘色彩,拒绝任何人加入。名为:防恐部队。群公告:让我们来打一场爱情保卫战。
 
  我尝试着发了请求。第二天,出乎意料地通过了。我刚进去,有人劈头盖脸问我:“是不是小三啊!”
 
  我汗。
 
  又问:“你怎么叫这个名?”
 
  我赶紧澄清:“不是不是。我叫这个名字很多年了。”
 
  “赶紧换了!”
 
  我莫名其妙:“为什么啊!我一直叫这个!并且我第一次加群,不知道怎么换!”
 
  就在我完全搞不清状况的时候,又有人蹿出来!“安是北京的!”
 
  紧跟着,有人长叹。“又是安!又是北京,还让不让人活啊!”
 
  有MM替我说话,“新来的你快换名字。大家看着不顺眼。”
 
  我被吓坏了,赶紧隐身。冷静下来想想,可能紫人鱼在群里透漏过那个女孩在北京,名字里也有个“安”字吧!因为我该死的好奇心,我莫名其妙在这场爱情保卫战里成了一只过街老鼠。
 
  还是潜水比较安全。我又默默做回看客。看着看着,发现特别可怕的事情。有很多人,很多闲人。通过紫人鱼透漏的微薄信息,在淘宝进行地毯式排査,利用蛛丝马迹查找小三下落。尽管我以前听说过天涯的人肉搜索机很厉害,可以熟练运用百度、google,将虚幻转移成现实。但是我万万没想到那么多人,居然有这样的耐心。地毯式排查,无疑大海捞针。何况,就算真的把小三找出来又能怎么样?杀之而后快?
 
  故事仍在继续,高人层出不穷。有很多人替紫人鱼操心离婚后财产分配的问题,给她出主意如何把Lg财产转移到自己名下;还有人教她如何査Lg手机通话记录;如何下载QQ聊天记录……更多人,在诉说自己对爱情、对婚姻的绝望。
 
 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,紫人鱼已经跟Lg摊牌,Lg承认那个女孩是他喜欢的人,他们在一起已经很久了。在我眼里,这不过是都市里一个滥俗的故事。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众人对于婚姻、爱情的看法。有多少人是真的想帮助紫人鱼,又有多少人是抱着看热闹、唯恐天下不乱的态度呢?想得如此多、想得如此复杂,累吗?除了男人,生活中没有其他事情了吗?
 
  相濡以沫,这本是赞扬爱情的话。但现在好像大多数女性都坚持与其相濡以沫,不如相望于江湖。否则动不动就上升到敌我矛盾,动不动就开一场战争,真可怕。
 
  我资历尚浅,对此不想发表任何评论。只是突然想起一位前辈的话:我相信会有美好的爱情、完美的婚姻。但是,这需要两个人都具有板高的情商、很好的运气,以及不懈的努力。
 
  ◎香港电影的似水流年
 
  不管你是生于六七十年代,还是80后;不管你把电影当做可有可无的消遣,还是一生挚爱;不管你认为香港电影已死,还是依然抱有希望。香港电影,在每个人的观影史上,必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 
  录像厅里的青春影像记忆
 
  整个80年代,关于国产电影的记忆几乎是一片空白。与之相反的,是香港电影的蓬勃发展。是的,这个阶段,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。在这黄金十年里,有“七日鲜”的说法。也就是说,一部电影,从拍摄到制作完成、上档、只需七天。文隽和王晶,都是“七日鲜”的个中好手。
 
  在那个娱乐方式单一、相对闭塞的年代,录像厅成为宣传港片的重镇,成为我们接触香港电影的唯一途径。大多数人关于电影的记忆,始于录像厅。武侠片、黑帮片、搞笑片、艳情片……以极其惊人的更新速度,滋养着无数内地少年的青春梦。在拥挤的小屋里,在烟雾缭绕中,完成了有关成长的蜕变。
 
  逃学、打架、在录像厅里沉醉于别人的生活……是一代少年的共同记忆。李小龙、成龙、李连杰、徐克、周星驰……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,构成了有关青春的印记。
 
  现在想来,不知道是电影模仿了生活,还是生活还原了电影。那一阵子,几乎所有的男生穿外套都不系扣子,就那么往肩上一披!谁要有件黑风衣,那可真是酷毙了!他们拉帮结派,在校门口打架斗殴,看上哪个女生,就管她叫“马子”……他们是老师家长眼中的问题少年,但是在校园里,绝对能获得尊敬与敬仰。这样的兄弟情义、这样的好勇斗狠,让大家相信他们就是电影之外的真实版黑帮老大。
 
  90年代中期,VCD出现,几年以后,又被DVD所替代。当年的少年早已长大,港片风云不再。我们开始去电影院,开始买盗版碟,日本恐怖片、韩剧、欧美大片成为新宠。录像厅迅速成为一个过气的名词,尘封在记忆中。有时候,偶尔会像追忆小人书一样追忆录像厅时代。只有那次,那次看贾樟柯的电影《小武》时,听着街上飘来录像厅噼里啪啦的武打音效,以及你死我活的台词对白,不知道有多亲切。
 
  从英雄主义到阴谋论
 
  混迹过录像厅的人,大概不难理解什么叫做英雄主义。江湖,是为那个特定的年代准备的。起身于草莽,漂泊于江湖。每个人,都有可能坐上头把交椅,都有可能有一番作为。
 
  1985年,《警察故事》获第五届金像奖最佳电影奖。那是一个彰显香港人自信满满的时代,成龙扮演的警察陈家驹,是保护香港安全的象征性人物。《警察故事》可以说是香港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,香港功夫电影至此完成向动作电影的转型,这也预示着成龙以及他的班底在荧幕上玩命的开始。
 
  1986年,《英雄本色》横空出世,周润发扮演的“小马哥”成了新一代的偶像。同时,几乎影响了之后近十年中英雄片的大行其道。吴宇森曾撰文写道:“在拍摄期间,许多时候我都能从周润发、狄龙、张国荣和徐克之间,看到我自己,同时也更加了解别人,也终于,我能够在影片中找回了我的尊严。虽然如此,我可不自视为英雄,我只不过重视友情,晓得凡事感激。”很多年过去,可能已经模糊了具体的情节。可是,你不能够忘记小马哥,不能忘记他的墨镜、黑风衣、牙签以及嘴角那抹似有似无的微笑。同时,也不能忘记曾经的某个时代里,曾有一种理想叫江湖,曾有一种性格叫义气,曾有一种情感叫兄弟。
 
  那是个快意恩仇的年代,江湖中人爱憎分明,为兄弟两肋插刀。世界被分成黑白两派,英雄主义情结泛滥。
 
  到了21世纪。各种价值观、世界观重新开始碰撞,信仰和理想主义不再是主题。每一颗心脏都在凌乱不安地跳动。黑帮电影重出江湖,但是,一切全变了。《无间道》成为代表作,黑白世界已经变成无间地狱。两个身份混乱的人,做梦都在怕人拆穿自己的身份。到了《门徒》,依然是卧底,依然尔虞我诈。再看看今年在金像奖上大获全胜的《投名状》,兄弟,显然已经完全不可信。以前港片具有代表性的英雄情结,显然已经被阴谋论所替代。
 
  有时候,会怀疑那样的小马哥是否真的存在过,那样的义气是否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,抑或可能小马哥根本就是一个误会,一个神话时代的误会。他们披着黑风衣、毫不犹豫地赌生赌死,无视规则而以内心为行为规则,实在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无法实现的梦想。因为无法实现,所以才弥足珍贵。
 
  文艺片式甜点
 
  少有人一开始会对文艺片感兴趣。十几岁的光景,哪懂爱情啊!更何况文艺的、虚幻的爱情,需要时间来感悟,需要时间来消化。那时候偏爱动作片,打得越厉害,情节越曲折,看得越来劲。文艺片,就是闷片的代名词。不好意思说看不懂,只好说闷。场景转换慢之又慢,镜头在一只手、一朵花上能停留许久;有时候,又快得让人连接不起来。主人公自言自语,听了半天,不知道在说什么……
 
  一直到二十来岁,才开始看文艺片。乍一接触,只觉得有些画面熟悉。当年,应该无意中匆匆扫过几眼。不过,文艺片俘获人的能力比想象得要强大得多。一旦被它俘虏,你才知道当年错过了怎样的经典。《阿飞正传》里张国荣说: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,它只能一直飞呀飞呀,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,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,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。《重庆森林》里金城武独白: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,而你或者对他们一无所知,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……
 
  从来不知道电影有这样一种力量,它能把你隐藏在心底的想法、念头,用美妙的画面、用精确的语言描述,它比你自己还了解你。
 
  在21世纪,才开始看文艺片。我不知道,《阿飞正传》在1991年就曾轰动过香港文化界。看多了,慢慢发现文艺片就是在男欢女爱中你追我赶,各自承受着命运的捉弄。而王家卫拍摄的片子其实都是同一个故事,不管是《东邪西毒》还是《花样年华》、《2046》其实都是当年《阿飞正传》的延续。一直到2005年,才有《如果•爱》,算是看了一部最新的文艺片。两个相爱的人,为了名利分离。再次相逢,偏要互相折磨,偏不肯承认,偏不能放下那些虚荣……现在的人,不如以前勇敢;现在的文艺片,不如以前好看。
 
  文艺片,好似精致甜点。正餐过后,懂得享受的人会要来慢慢品味。天长日久,甜点也不可或缺。不过,在人人都食快餐的年代,甜点,显然奢侈而不合时宜。
 
  曾经辉煌过的明星
 
  有电影,就必然有明星。不知道是电影催生了明星,还是明星炒热了电影。反正,它们就这样互相推动着,互相扶持着往前走了很远很远。
 
  香港电影,是一个造星的摇篮。不同时期、不同年代,都会有那么几个人名深深烙印在心上。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。
 
  喜欢上周星驰,是出乎意料的事。他出现的时间,早了那么几年。1995年《大话西游》公映时,它“又庸俗又吵闹”。但不知道什么时候,当你完整看完一遍,世界观也许就此颠覆。这种无厘头和后现代的风格,颠覆了人们的审美习惯。至于它的影响,一直延续到现在乃至以后。比如,这两年《武林外传》大热时,很多人从它的与众不同和天马行空里,看到了不少周星驰的影子。
 
  也许只有周星驰,才能制造出《大话西游》这样的奇迹。
 
  也只有周星驰,在香港电影进人萧条期后,又有《喜剧之王》的问世。
 
  也只有周星驰,演的明明是喜剧,可是,大笑之余,却让人无比忧伤。
 
  的确,他不愧是近十年来最杰出的喜剧演员。
 
  除了他,还有很多人。在不同的年代,给过我们不同的欢笑与悲伤。相同的是,他们都老了。在《阮玲玉》中,关锦鹏曾经问过张曼玉:“你有没有想过五十年后,还会被人记起?”这句话,他同样问了刘嘉玲。在影片中,她俩给出的答案截然不同。十几年后,当初的那句戏言现在听起来,十分耐人寻味。刘嘉玲,早早地淡出。张曼玉,终于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。她越来越瘦,沉淀下来的美丽胜过年轻时。她拍很多广告,很少再拍戏……
 
  看看屏幕上,还是那些熟面孔。可是,张国荣走了、梅艳芳走了、沈殿霞也走了……人们都在问,新人在哪里?他们除了緋闻,就是丑闻。除了炒作,就是曝料,演技却不敢恭维。新年初始,更是纷纷陷人了那道“艳照门”,不可自拔。
 
  好多人在说香港电影死了,好多人对整个娱乐圈都没信心了,但是经历了2003年,在SARS肆虐中都挺过来的香港电影人会跟你说还没有穷途末路。但是,显然,“很香港”这个词已经out了。